2023-10-24来源:海文考研
导师对待研究生的态度一般是保研>考研,本校>外校。是不是第一反应觉得是歧视、不公平、不一视同仁?那大家看到接下来这份新鲜出炉的保研数据,可能更觉得压力山大,无限的emo了。
近期,各大高校关于2022届的保研相关工作已经尘埃落定,学姐贴心地为大家整理了一份保研前20的院校榜单(以2022年数据排序),如下:
中国高校近三年保研率排行榜(前20)
排名 | 学校 | 2020届 保研率 | 2021届 保研率 | 2022届 保研率 | 扩招率 |
1 | 北京大学医院部 | 60.6% | 71.3% | 2.7% | |
2 | 北京大学 | 49.4% | 55.1% | 54.8% | 3.5% |
3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33.2% | 42.0% | 47.6% | 12.6% |
4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38.8% | 42.0% | 46.2% | 11.8% |
5 | 南京大学 | 31.3% | 34.0% | 37.5% | 8.8% |
6 | 30.4% | 33.8% | 37.2% | 8.2% | |
7 | 33.6% | 35.0% | 36.4% | 2.5% | |
8 | 24.9% | 33.2% | 36.1% | 29.7% | |
9 | 31.4% | 32.6% | 34.8% | 6.2% | |
10 | 30.2% | 34.2% | 11.9% | ||
11 | 27.7% | 27.8% | 31.8% | 14.9% | |
12 | 山东大学 | 20.0% | 25.4% | 26.1% | 1.2% |
13 | 东南大学 | 21.0% | 23.1% | 25.3% | 10.1% |
14 | 南开大学 | 22.9% | 24.5% | 25.1% | 4.2% |
15 | 兰州大学 | 22.1% | 24.3% | 24.8% | 4.6% |
16 | 22.3% | 23.8% | 24.7% | 2.0% | |
17 | 四川大学 | 22.3% | 22.5% | 23.5% | 3.7% |
18 | 21.0% | 20.9% | 22.6% | 12.7% | |
19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16.4% | 22.4% | 35.9% | |
20 | 电子科技大学 | 17.8% | 19.86% | 22.17% | 11.0% |
表格:根据博雅数据整理
显而易见,这个保研的比例是蹭蹭地上涨。其中,北京大学医学部以71.3%的保研率位居榜首。今年扩招比例最高的院校达到近50%的比率(如:天津理工大学的保研扩招率是47.1%)。保考扩招是大势所趋。今年年初的政策中已经明确了这一点,这也将成为今后高校招生工作的主旋律。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忿忿不平的事,为什么反而还在扩招?保研生凭什么能够有“特权”比考研生先一步捷足先登呢?
1.更相信长期积淀:“冰冻三尺”比“一张白纸”更靠谱
研究生不比本科时期,更重视学生的科研潜力。而科研潜力通常表现为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坚定的意志力,毕竟现在对学术要求越来越严,想划水简直就是做梦。
所以,相比应试成绩,导师更愿意相信学生大学的平均成绩。一个三年来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课余时间还参加国内外各种比赛并取得深具含金量的名次、帮助老师做项目、写论文的学生才有可能有保研的资格。这样一个优秀且已经有一定成果的好苗子与那些在大三才开始努力考研的学生相比,岂不更具有稳定性?很多东西老师不必从O开始教,有时候可能点一下就行,学生完全可以做到自己发挥去完成,不用像挤牙膏一样,挤一下才出来一点。
简单点说就是:别人进来可以直接在实验室干活,而你还需要培养一下。你要是导师也会更愿意选择前者吧。
我读研时,导师说的最多的不是命令我做事,而是问我对某件事的规划和想法。所以,大家一定要有主动思考的能力和意识,不要等着老师教你那么做。老师们的科研任务、教学任务都比较重,有些还带博士生,所以不可能心思都花在你身上。
2.更相信眼见为实:多元化地亲身考察比一张试卷更靠谱
中国从来不缺会考试的学生,这点咱们应该深有体会。只要是考试,聪明的中国人都可以总结出一系列方法帮助各类考生。导师们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在遇到初试分数猛如虎,复试表现弱如鼠的考生,一般会比较头疼,对待这种考生一般也比较慎重,如果让他落选很容易引发争议,但是这种考生就算进来了,老师们也不太愿意去选择。
相比初试和复试单一的考试模式,导师更倾向于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考察(学姐说得直白点就是:导师不希望你只是个考试机器,而是个进来能做科研实事的学生)。而保研的考察手段比较多元,各大学校都会开展科研夏令营。除了查看考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外,在科研夏令营中,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进行考察。时间周期长能全面了解这个学生是否适合科研,还是只想混个文凭。毕竟亲眼所见比一张试卷背后的未知要靠谱的多。
3.更相信日久见人心:导师们更愿意接受本校的“亲儿子”
近年来,名校的复试保研率逐步提高,保研本校的机会对名校同学来说可比考研同学容易多了。导师们也更愿意要本校的同学,毕竟知根知底。
研究生导师不比本科生导师,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近几年对于学术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你论文20年后被查出有问题,你的导师依然要对你负责。在这种高压下,老师们可能不求捡到宝,但求不踩雷!
本校生相比外校生,不用再培养感情,学术水平和人品也相对了解,不用再花太多心思在建立信任和不断磨合上,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未来一系列的风险(比如逼学术不端正的同学写论文的痛苦、面临拿着老师名号招摇炫耀的,对导师名誉造成负面影响等等)。就像别人的孩子再优秀,也没有自己家孩子亲,况且自己孩子又不差。
1.三年如一日不易
考研的同学们总是觉得保研很轻松,其实那是用三年的辛苦去换一年的轻松。而考研,是用三年的轻松去换一年的辛苦。对于保研来说,每次期末都像高考,每篇论文都要熬夜,精心付出的不仅仅是那几个月,而是整整三年啊!如果你知道保研的同学也会有保研笔试,也会提心吊胆的去看考研真题,也会努力学习英语,而且还要准备各种竞赛、期末、实验、活动,你就不会觉得考研比保研简单了。
虽然大部分学校除了强调四六级分数外,只会说“有科研经历和竞赛经历的会优先考虑。”但是事实上这些都是加分项。文理都可以参加的竞赛有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写作大赛、大学生英语大赛还有各类综合性全国大赛,数理类可以参加机器人大赛、建模大赛等含金量高的竞赛,许多院校根据竞赛的规模和等级为保研资格加分。英语只有四六级证书远远不够,大家一般会用雅思、托福成绩来给自己加持。下面例举一些学校的保研推免要求:
例如:
1.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国内重点院校综合素质优秀、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且本科前三年(或前五学期)总评成绩排名在本专业前 20%。国内拔尖学校或在学术研究、竞赛获奖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可以放宽。
2.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术成果的复印件或证明信,其中已发表论文提供期刊目录、论文首页,未发表论文提供单页摘要。
大家可以看到每个学校的推免政策都是有差异的,对于成绩、六级、竞赛加分、论文加分规定都不同,需要提前了解自己学院的推免政策,做到提前规划蓄能。然后去一一实现目标院校的要求,并做到完美,让自己保研时能拿出一份优秀的简历。
2.保研也越发内卷
线上考核、 出国党涌入、推免制度的改变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让保研竞争愈发激烈和内卷,即使你很优秀,也很可能面临被挤掉的危险。考研其实是一群实力不等的人在拼毅力,看谁能坚持到最后。但保研是一群实力不俗的人在拼实力!想要成功保研,必须是除了学习之外,德智体美劳都要全面发展,综合实力过硬!
而且在2021年,很多高校海王附体,直接开放“鱼塘”,用各种方式抢夺生源。例如某些名额只有几十个人的专业,入营面试人数严重超额,甚至只出成绩排名不发offer,让同学们的心一直悬着,反复受煎熬,更加增加了保研的不确定性。总之保研看起来是幸运,其实背后的努力和汗水真的不比考研少!
有人这样形容两者之间的关系:“考研的就像逛批发市场,品质参差不齐,要认真挑才能挑的到好的,大部的都是差的。如果你想通过考研改变命运,那么真的要努力,也真的要明白为什么导师更喜欢保研的同学,从而努力提高自己,满足导师的要求。而不是要求导师将所有菜场一视同仁。”
总之,无论是保研还是考研大家都不容易,学姐还是希望,无论大家走哪一条路都可以到达自己想去的目的地!
(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海文考研收集整理,侵权必删!)